過去,政府和民間機構投放不少資源在出版物上,但由於本地出版社大多沒有商業化的出版策略,同時缺乏完善的出版產業鏈,以致出版市場缺乏商業競爭與進步。加上本地人閱讀風氣一般,出版社要在賭城內存活下來,看來一點也不容易。偏偏有這樣一位女生,去年初憑着一股傻勁創立了出版社,作為出版業“新人類”的她,與我們分享踏入出版界面對的種種挑戰與困難。

北京實習學以致用

提到出版業,澳門人出版社社長張燕青(Cyan)彷彿有滔滔不絕的話題。Cyan的開場白是:“澳門的出版業,是一個‘夕陽得無得再夕陽’的行業。又或者咁講,很多年前,它就冇‘中午’過。”

Cyan早在中學開始就對投身出版業抱有濃厚興趣,為了向目標進發,Cyan於大學期間修讀澳門大學新聞及公共傳播系,以及於2012年前住北京人民大學修讀傳媒經濟學研究生學位,並選擇了一位出版人作為導師,其畢業論文研究方向,正是對澳門出版業作深入分析。

在北京實習期間,同學們都極力爭取到阿里巴巴、騰訊等大企業實習,然而Cyan想也不想便到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實習,她認為在那裡可更深入了解出版社的運作。她表示實習的經驗對自己日後經營出版社有着深遠影響:“人民郵電出版社主攻理工類工具書,在一間書店的書架中,它所出版的書能在同性質圖書中比例佔半,例如攝影類的書籍,讀者過半數會選擇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他們着重出版量,這就是觸及讀者及開拓市場的方向。”在較具規模的出版社裡實習,Cyan認為最受用的是學到如何達到恆常的出版目標,她說:“人民郵電出版社的每位編輯在出版量上都有既定數字的目標,編輯會在早一年的第三季開始報題,並在來年裡達到,這種做法十分值得參考。”

資金貧乏堅持出書

畢業後,Cyan回到澳門,雄心壯志地不斷尋找與出版相關的工作,她滴水不漏的根據黃頁(這樣就不會錯過任何一間)上有資料的出版社寄出求職信,卻一直杳無音訊。她說:“我係跟住黃頁去搵,每一間我都有寄信去自薦,但冇一間有反應。”結果Cyan從事了一年與會展相關的工作後,決定自己創辦出版社。

去年初,Cyan與合夥人成立澳門人出版社,與合夥人商量後,由於考慮到市場定位、閱讀人群等等,出版社的第一本出版物《寒舍》, 是屬於家居地產雜誌。她說:“其實《寒舍》的廣告收入與成本只能算是持平,但最想做的還是書本。"在創業的頭半年,Cyan與合夥人因理念不同而拆夥,在這半年間沒有任何收入,令她重新審視出版社的定位,在六個月零收入的情況下,於年尾自資出版《年》。《年》與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合作,是故事與遊戲結合的原創手作圖書。Cyan說:“當時的確出現資金不足的問題,但堅持出版《年》的原因,就是讓客戶知道我們有能力出版圖書,也表明我們以出版圖書為目標的決心。”

出版要有營銷策略

出版業以“出版業界”、“作者”及“讀者”為重要構成部分。要出版一本書並不困難,但如何能出版一本成功(即有讀者、有銷情)的書,現時澳門在這三個環節中都出現問題。面對出版業的生存困境,她認為現時澳門的書不暢銷,是由於大多澳門出版社並沒有把圖書當成“商品”,也沒有好好考慮受眾。

Cyan說:“參考其他地區,現代社會更傾向個人銷售。而本地作家出書時,出版社並沒有為作家塑造形象、也沒有整合性的銷售,書出了就算。現時恆常出版的書籍以文學類居多,工具書卻十分稀少,但工具書極具銷售潛力,隨時可成為暢銷書。因此,我想告訴業界的是,出版一本書,必須要有完善的營銷策略。”當Cyan遇到想要出書的作者,都會先按捺他們的熱情,並商量個人經營、圖書內容等,令作品與市場及作者三方取得平衡,也會給予時間讓作者考慮與調整,合力製訂出版的方向。

談到出版社的未來方向是甚麼?除了恪守每年都出版圖書的承諾,Cyan稱希望未來的五年內能發展本地小說網,以及建構澳門出版電子平台,把過往的雜誌、刊物等電子化整理。她認為不應把紙質圖書遺留在歷史的道路上,而是應該把紮實的、有內容的書本,結合數碼化,把紙質書推得更遠。

“創業不是夢想可以盛載的。”Cyan自言創業之初是一位“三無"青年:無資金、無人脈、無經驗。但經歷這段時間,出版不再是她的夢想,她說:“因為實踐了,更應該要好好的經營下去,才對得起努力實踐夢想的自己。”


【正向專題】紙本出版樂與憂—專訪澳門人出版社社長張燕青

https://mpea-plus.org/theme-project-201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