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青年峰會今期主題「”疫” 流而上、逆境就”薪”」,專注「青年就業」!
為你採訪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嘉賓,透過他們帶出在疫情影響下對事情的不同看法和訊息!
今次邀請到澳門人出版有限公司的張燕青小姐同大家分享
1.受訪對象企業介紹。
公司於二零一六年成立,每年營業額均達到倍數增長,公司成立至今,四年間已經發行超過五十本書籍。我們的業務範疇除了一般在書店上架發售的實體書籍外,還有長期協助不少協會社團製作發行季度性刊物及雜誌、自資出版項目、及政府標書等。甚至曾經從零開始籌劃《千人匯》的所有出版物。
受惠於澳門優良的出版業務條件,公司客戶除本地作家,亦有來自香港的、香港地鐵站名書法家、一些內地作者等。澳門的出版制度比較大小通吃,尤其內地作家都偏向委託於澳門的出版社。現時的規模有4人,由原來的5人因為疫情而縮減至4人。
2. 請問疫情對閣下所在的行業帶來甚麼變化呢?最深刻印象的影響?
是次疫情對行業的影響主要可分為三方面:首先在運輸方面。例如我們在疫情期間曾有一個項目需要將從內地印刷完畢的書本,運送到身處加拿大的客戶手中,鑒於運輸途徑變得迂迴,結果當中有百分之十的貨品不幸受破損,需要重新印刷及運送。甚至到貨日期大延誤,本身預計12-13運到,但貨物在韓國滯留,結果變成需要將近一個月時間才將貨物運到作者手中。
第二方面關於書展,因為本身的業務活動與社會的變化掛勾,每次變化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出版業務。例如澳門每年三月都會舉辦春季書展,頗受大眾歡迎,但受疫情影響,原本於三月舉成的春季書展遭停辦,而七月夏季書展能否如期舉辦亦是未知之數,令作者們只能暫緩所有出版計劃。此外,疫情期間各大書店暫停營業,減少了上架平台。雖然很多業務變成不確定,但慶幸沒有客戶取消業務,本身印刷及製作過程不受影響,只是少做了推廣。因此,疫情對這方面的生意額影響並不嚴重。
我們團隊其實一向都偏向在家工作,所以疫情對於公司的營運模式並無太大影響,也不需要特意進行程序電子化方面的調整,因為至公司營運之初,大家就是以電子化的方式處理各項工作。
3. 經過今次疫情,有沒有令你有新的啟發? 不論生意上或是人生上?
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都減少外出,實體書的銷售額的確有所下降,但社會大眾對電子書的需求迅速提高。有客人增加了電子書的報價,甚至提議我們做有聲電子書。而我們出版社也因此受到啟發,不但加大在電子書出版上的資源投放,還開始著手開發有聲書、影像書等多媒體書籍。打破大眾對書籍形式的傳統觀念,希望準備好在市場容許的情況下就實行。
4. 貴公司一般在聘請員工時,會看重員工的哪一個方面的能力為先?
就我們公司而言,大多偏向錄取有經驗的應徵者。對於實習性質的人員要求,只要人員本身對出版業務有興趣就足夠,但對於正式合約員工的要求,我們還是期望人員本身具有相關業務的工作經驗。
5. 在疫情的影響下,公司在聘請人員方面會否有影響? 例如會否暫時停止聘請新人員?
我們剛剛才解雇了一名記者同事。公司因疫情而失去了雜誌的工作,失去了雜誌的工作等於不再需要一名記者。而且公司在疫情下亦想削減開支,唯一希望以後市場好轉後可重新聘雇他回來工作。剛剛公司亦申請了一個勞工額,希望引入一個勞工做文員,主要偏向引入人工比較低的人來工作。
6. 經財司估計今年將有7,900名新畢業生進入職場,政府正在與企業溝通望開設實習計劃,讓畢業生體驗不同企業文化3個月,以協助畢業生就業。請問你對此政策的取態和想法是如何? 請問閣下認為在你所在的行業裏,開設實習計劃適用嗎?
個人認為該計劃適用於出版業,以我們公司為例,自二零一七年開始每年都有聘用兩至三名來自大學或一些經由本地社團引薦的實習生。上述實習案例均受到政府提供津貼補助,實習生主要接觸編輯及設計排版方面的崗位,希望他們可以對行業有更深認識,同時亦希望他們可以帶來一些新想法,加強公司的運作。決不會因為疫情而拒絕引入實習生。
7. 閣下認為這個時間找工作的畢業生,應該抱持甚麼樣的心態呢?
我認為想入行的畢業生應著力增加自己專業能力,趁著疫情其間多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性,唯有具備多方面技能的人才會被優先錄取。一家公司通常會留意履歷表上表現最好的學生外,還希望要懂得其他多媒體技能,以及是否具創意力等。或如要正式聘雇一個同事,基本上都需要提交作品;聘雇編輯則看文案。典型出版業人才著重主動性及自我要求,例如對錯別字的敏銳度、對排版格式的執著等等。
封面圖片/文章截圖
【MYS INSIGHT 青峰洞察】專訪出版業-張燕青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