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塵也該有夢
楊絳先生曾說過:“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同理,對創作的人也一樣,現實世界和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原材料,若沒有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又怎能創作出動人心弦的作品,因此,我們又何嘗有理由拒絕生活帶給我們的種種體驗呢?
《塵光》是陳奇川的首部散文結集,書中分為四輯文章——“時光印記”“幸福憶語”“鄉路漫筆”及“世態留痕”,彷如為他的生命交響曲譜寫的四個樂章,讀者進入作者的世界,聆聽著他訴說在學的歡快、愛情的甜蜜、奔波的苦澀、進修的苦惱、生命的隱痛、鄉土的憂思、世象的洞察……看著作者訴說的種種平凡人生內涵,就像看到我們自己的生活一樣,因而文字能輕易走進我們的內心,全然被作者的文字間的真情流露、誠摯樸實所打動,並收獲共鳴。
陳奇川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十年前來澳門任職中學語文科老師。今年,他發佈了自己的首部散文作品,並在上個月成功舉辦了新書發佈會,受到澳門社會及本地文化產業的關注和矚目。而小編作為新書出版的工作人員,從中體會到陳老師出書的種種不易,更敬佩他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中,也能努力追逐他的文學夢。
用文字打敗時間
馮唐曾說過:“用文字打敗時間。”《塵光》一書的出版源於陳奇川想留住生命中的美好體驗。受到汪曾祺、朱自清等中國作家文學作品的影響,性格沉穩內斂的他,文字風格偏向樸素平淡,卻又不失細膩雋永,將深沉的情感都蘊含在文章裡,可謂是“平淡之中見真情”。本書從敘述個人成長經歷、家庭生活,再到家鄉風土人情、社會經驗,題材範圍逐步擴大,陳奇川將自己在人生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樸實真摯的語言記錄下來,既是對走過人生路的一個收錄存檔,也是通過整理往事反省自身的不足。
來自鄉土的滋養
從小在鄉村成長的經歷,使陳奇川的作品充滿了豐潤的人情與鄉情。他指出,其實對於世上每個平凡人來說,大家的生活軌跡都是大同小異,卻又有著獨屬於每個人的珍貴之處。對他而言,寫作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若能以自身的經歷帶給讀者一些思考,引起共鳴,那便是他寫作生涯裡最珍貴的收穫了。
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發現,其實《塵光》書中還藏有小小的彩蛋。陳奇川把個人的核心想法放在了腰封上——“微塵浮在空中,只要願意迎光飛翔,就會被人看見。”這三句話,與他的鄉村生活有著緊密聯繫。“風和日美,我躺在地上,看到陽光從屋頂的圓洞照射下來,突然看到許多平時難以看見的塵埃在那一柱陽光中飛舞。其實每個人在世上,也猶如這渺小的灰塵,只要願意保持樂觀心態,就能煥發光芒,被人看見。”
學生反推教師成長
面對學生,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克制能力,為學生做一個好榜樣,引導學生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學生也反過來督促陳奇川在教學中自我反思、自我成長,促使他在做人做事上都追求完美,而這些多少反映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即使此書以個人經歷為主,陳奇川還是希望能帶給學生一些經驗和道理,有助於學生們日後的個性發展。
“新書出版後,我得到了各方各界的反饋。”陳奇川收到一位女學生的感想,認為他的文字像小說一樣,扣人心弦,很容易讓人有讀下去的欲望;也有大學同學表示,讀他的文字就想到他的為人,從中體會到他豐富的生活體驗,感受到他平和喜樂的心態;更有師長欣賞他在寫作上的堅持不懈,認為他的文字安靜,樸實無華,真情流露,打動人心!
“冷板櫈”堅持才會熱
近十多年來,澳門政府不遺餘力地推動閱讀,陳奇川認為,要想培養閱讀習慣,首先需要刻意練習,讓閱讀逐漸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沉浸到閱讀中,就會發現閱讀沒有想象中那麼枯燥無味。而他留意到近年書展上出版的繪本越來越多,有助於帶動親子閱讀氣氛,讓孩子從小培養對閱讀的興趣。
對於日後想從事寫作的年輕人,陳老師有什麼建議?他表示,好文章都是練出來的,年輕人最忌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冷板櫈”只有堅持坐才會熱,年輕人需要時間歷練,多給自己一些耐心。寫作若是能幫助自身保存生命中珍貴的回憶,讓身邊的人聽到自己的故事,也是很知足的事。總要相信,寫作是在用生命影響生命,用靈魂喚醒靈魂,正如教育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