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不只為美學服務,生命力強的創作,能引發思考,歷久彌新。本地圖文創作者林格的插畫及小說,一般篇幅短小,最新出版的漫畫集《所作所為》更是一句台詞也沒有,簡單三格漫畫,卻能引發讀者無窮想像和思考。就如他的創作,林格總是以第三者的角度理解世界,並把旁觀者的視角分享給讀者。

零對白反思生活

林格是名八十後的澳門創作者,畢業於澳門理工學院平面設計系,亦取得澳門城市大學文化產業管理碩士學位,著有短篇小說集《離調而鳴》及繪本《麻雀細細》,曾以筆名霜滿林著有詩集《南客喃喃》。《所作所為》是他於2020年年末發表的最新作品,收錄了過去幾年在Facebook發佈的〈verb系列〉三格漫畫,其系列靈感源於中學時期令他最為頭痛的英文動詞表。偏向圖形思維的他,總是難以背下以音節表註的英語單詞,於是便想像出一些情節來表達及記憶這些單詞,由此誕生了一系列的漫畫。

《所作所為》共收錄了99篇三格漫畫,以林格的經典角色白色小人為主角,漫畫沒有台詞,每篇情節獨立不連貫,三格內容分別是故事的「起、承、轉」,而「合」則留給讀者自行想像,以極短的篇幅,引發讀者產生思考。林格表示,創作原意是從自身出發看自己的狀態,但整理回顧後才發現,作品除了在看「自己」,也在看「我們」這個集體的行為。「這本書我想給一些對自己生活有些習以為常的人。就像書名一樣,我想讀者可以跳出來以第三者的角度,去思考、反思自己的生活怎麼過、正在做些甚麼。」

雖是把舊作結集出版,但林格還是篩選和修整了作品,讓敍事表達及創作思維能一致連貫,亦符合他現時的想法。以他為此系列作畫的第一篇漫畫〈Wait〉那一篇漫畫為例,幾年前的初稿裡,白色小人是站在交通燈前,乖乖地靜待紅燈變成綠燈,潛意識反映當時他剛入行的狀態;但現在重新回看,他決定刪走紅燈變綠燈的情節。「我現在覺得,即使你一直等待某事發生,但到了那件事真正到來時,也未必是你想要的所謂綠燈,有可能仍然是紅燈。很多時候,是否往前走,其實是看你自己。」此外,還有些是修改單詞,像是一幅小人按藍色鍵卻出現紅色結果的漫畫,為強調其諷刺意味,便把主題由〈Choose〉改成〈Vote〉。

以創作探問「澳門是甚麼?」

作品出版後,出版社曾把《所作所為》寄至台灣做創作交流,並收獲這樣的反饋:「原來澳門的創作也可以這樣!」本是對創作者推陳出新的讚揚,卻勾起林格的好奇及反思:「那在他人眼中的澳門創作是怎樣的?」他推測,對方可能直接把澳漫與港漫風格連在一起,其主因是澳門形象並不鮮明,創作數目亦不夠多,因此如何把澳門人的面貌以創作方式呈現出來,是創作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對我而言,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展露澳門人的面孔。」林格認為,創作不是必須展現本地特色,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城市面貌,是他對自己創作的願望,對社會的觀察也成為他創作的養份。他曾以繪本《麻雀細細》,思考澳門的城市發展。「我覺得澳門像是一隻細細的麻雀,甚麼也有、甚麼也不缺,但就是細細隻,飛不高、飛不遠,是在城市裡棲居的一隻小鳥。」

那在林格眼中,澳門人的整體面孔又是如何?他沉思半響,說:「澳門比較悶,就像讀書時期那個躲在角落裡不太出聲的同學,讓你回想他的名字或臉孔,你會覺得有些困難。」在他眼裡,普遍澳門人有個共同特點,便是沉默。「譬如一些古蹟要拆還是要留,你會發現大家知道,但不討論。沒有討論,便很難呈現澳門人的集體形象。不是說要搞事,但至少要多些討論。就像我在《所作所為》最開始寫的那一句:『不作為,原來也是一種作為。』沉默,也算是澳門的一個特色吧。」

封面圖片/李倩如


【新生代】作家、插畫師林格新作 三個格的人間世情

https://ngplusmedia.com/happenings-illustrator-box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