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的西北面有一座隱蔽的小森林名為「青洲山」。鬱鬱蔥蔥,青洲山上有着古樹、宗教式建築,以及軍事碉堡,可謂歷史底蘊與科研價值兼備的寶地。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青洲山曾以「青洲煙雨」之名被納入「濠鏡十景」之一,同期並列的景觀還有「南灣浴日」、「三巴曉鐘」、「望洋燈火」等等。可惜在長年的忽視下,這裡曾一度淪為荒廢之地,蚊蟲鼠患及環境污染極為嚴重。
近年,筆者閱讀了本澳出版的繪本《青洲山寶藏》,它把視線聚焦於澳門的生態一角,讓讀者深思自然與人類之間的關聯,以及呼籲大眾對青洲山保育工作的重視。該書社會價值深遠,教育意義重大。
繪本由澳門藝術教育工作者方惠萍創作,她在「作者的話」中記述,自己在2018年受到昆蟲學者梁志文的觸動,因而製作此書。當時梁志文在青洲山上發現了三種罕有物種,這是繼2006年後,澳門首次發現新的昆蟲物種。三種物種被冠以澳門之名,梁志文也因此獲得「澳門蟻俠」的美名。
機緣巧合下,方惠萍邀請了梁志文擔任《青洲山寶藏》的顧問,而故事則圍繞他的研究對像「澳門細蟻」(Leptanilla macauensis)、「澳門麥羅甲蟎」(Meristolohmannia macaoensis)、「澳門青洲山大翼甲蟎」(Meristolohmannia macaoensis)與小學五年級生許邦進行。
繪本講述,「神秘組織」經常帶著古怪的工具在青洲山出沒,許邦懷疑他們偷走了山上的寶藏,於是來到山中探秘,結果卻誤入山內的昆蟲結界,遇到了白紋女王、澳門細蟻精靈阿細、澳門青洲山大翼甲蟎精靈悉悉,以及澳門麥羅甲蟎精靈阿樂,展開了一段奇幻的旅程。
故事開端,作者「施法」把許邦縮小為「小愛麗絲」,讓讀者能代入許邦,以人類的感性與昆蟲的視角,與青洲山的動植物進行溝通。而動植物則化身為立體生動的「精靈」,牠們宴請許邦一試青洲山的地道美食,看似可口的串燒和朱古力布丁,竟是蜈蚣與枯木。人類與昆蟲生活習性的不同,呈現出喜劇性的火花。同時,昆蟲們的習性,例如麥羅甲蟎的分解枯木能力,在故事中進行了充分了展示。翻到最後,書中還附有三只澳門罕有昆蟲的介紹,兼具科普性質。
生態平衡是故事主要的核心,初期白紋女王被塑造成「奸角」,牠與許邦,一方厭惡蚊子傳播疾病,一方厭惡人類大舉滅蚊,互相看不對眼。但當許邦與白紋再次相遇時,古樹爺爺的一番話點醒了他們「其實所有物種都沒有絕對的善與惡……我們應該學習和諧共處,而非敵對與傷害啊。」原來兩人討厭的現象皆是生態失衡導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兩人意會到萬物共存的概念,決定放下執念,進行和解。
回到現實,許邦遇上了「神秘組織」,他們的真身原來是由梁志文、方惠萍與青洲山居民組成的昆蟲調查團隊,而該幕正是以青洲山的廢車場與殘舊的修道院為背景。細心觀察,《青洲山寶藏》在作畫上隱藏了不少細節,儘管書籍插畫由水彩繪制而成,相對人們常見的漫畫少了一絲精緻感且色彩偏為深沉,但樸實的筆觸中確實能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澳門和青洲山的深刻情感。
澳門一向缺少關注本地生態的繪本,方惠萍以簡單的故事,喚起了大眾對青洲山的關注、對自然生態的重視。許邦在結尾言:「我是一個平凡的澳門小學生,但我比誰都清楚,不久的將來澳門會出現保育生態的大英雄。而且,這個英雄團隊將會越來越強大。」筆者相信《青洲山寶藏》將會在我們的後代心中種下一顆種子,一顆關於人類與自然和平共處的種子。
【澳門原創小說】文化評論︰青洲山昆蟲精靈
https://mp.weixin.qq.com/s/oDcEFM136c1f9jm55ehx5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