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早在2017年,當時我正在籌組澳門青年傳媒協會,我找到了永田健松先生成為我們的創會成員之一。我認識永田的時候,他還是電視媒體的攝影師,後來他自己創立公司,成為一名優秀的攝影工作者。我一直很欣賞永田對工作的認真和熱誠,便邀請他加入協會。
在協會成立初期,我們這些創會內閣每個月都會見面開會,討論協會籌辦的進度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當時每個成員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有成員說要舉辦大型論壇,有成員說要創立一個新媒體平台,而永田就說很想用自身的攝影技術來回饋社會,他提出了兩個方案,一個是為澳門的長者拍攝個人及家庭照片,用照片記錄他們最美好的時光;一個是拍攝澳門的世遺教堂,打造澳門的世遺名片。最後拍攝長者照的提案成為了我們的品牌活動之一,而拍攝教堂照的提案,由於很難實際執行,所以便被暫時擱置了,但我一直把他的願望放在心裏。
直到2022年8月,我有幸新增補成為了第十三屆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認識了同為委員的天主教澳門教區歷史檔案及文物處辦公室主任葉家祺先生。10月的時候,他跟我提起想為馮瑞芬修女出版一本關於聖安多尼堂的書籍,書籍初稿已大致完成,但可能尚欠一些相片。我當時便想起了永田,我把消息告訴他,他立刻一口答應,並表示會盡力為教堂拍攝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

11月3日是我們約定的第一次開會時間,但在開會前一天竟然掛了8號風球,我擔心地問家祺,如果改掛3號風球,我們的會議會否繼續?他果斷地表示無懼3號風球,會按原定計劃見面。
終於到了開會那天,家祺帶着修女和設計師洛笙,來到我們出版社,我也約了永田過來,作為本書的攝影師參與到項目當中。當我談起永田與我多年前也曾有過拍攝教堂照的想法,現在終於有機會成真,這奇妙的緣份一下令大家的距離拉近了不少。家祺又順着我們的話,提到與修女之間相識的經過,修女嘴角微微帶笑,細語輕盈,回想起她寫書的初衷和目的,以及與聖堂之間的緣份。窗外豆大的雨水逐漸減弱,漫天的烏雲伴隨我們會議室的笑聲逐漸明朗。

因聖安多尼堂當時正在翻新,教堂的拍攝計劃稍稍延遲,直到2023年5月4日,永田帶着他精心準備的拍攝器材,踏入聖安多尼堂,為教堂拍攝了一輯人人都拍手稱讚的“寫真”。看完永田的照片,設計師洛笙靈機一觸,利用聖堂的窗為靈感,設計了新書封面,而內頁的設計上,她更是精雕細琢,事事務求完美。

《澳門聖安多尼堂》無論從文字內容、照片拍攝、裝訂設計還是編輯校對,每一個環節都經過工匠般的團隊成員精細打磨,每次捧起《澳門聖安多尼堂》,我都不禁為她感到驕傲。
2023年12月,《澳門聖安多尼堂》成功出版,還未正式發佈,新書的銷售數字已經節節攀升。2024年4月,《澳門聖安多尼堂》春季書香文化節正式發佈,更有遠從香港過來支持馮修女的粉絲來到現場,為修女搖旗吶喊,簽售者眾,場面熱鬧。


看到如此景象,我們的內心也感到非常滿足,因為我們相信,一本好書能受到大家的喜愛,這就是我們出版團隊最大的成就。